9月28日下午,汕頭市公安局就蓮塘群體性事件(即“9•26”事件)向媒體通報。該局有關負責人表示,26日發生的群眾衝擊市委大院事件,系少數因賭博案件被查而對政府不滿的不法分子藉口反對垃圾填埋場擴建,而裹脅不明真相群眾到市委鬧事所引發。(9月29日《新京報》)
  48小時後,汕頭事件有了兩個版本的情況說明。先是一則“汕頭公安機關依法處置聚眾衝擊市委機關的群體性事件”消息,迅疾衝上各大網站首頁,引爆輿論各種猜想。這則來自《汕頭日報》官方消息,從身份意義上說,屬於不折不扣的權威披露。隨後,是在當天下午,輿情發酵過了沸點之後,地方召開了媒體通報會,有了較為詳細的因果解釋,定性為“一起少數挑頭人物肆意煽動挑起,有預謀、有組織藉機鬧事”的事件。
  不得不說的是,這兩次情況說明,不僅說而不明,反倒成為輿情持續發酵的助燃劑:一來,兩天前發生的事情,微博微信上早已沸反盈天,事件性質也相當惡劣嚴重,就算是以正視聽,趕在謠言之前止歇紛爭,也應該早有表態。“黃金N小時”定律說爛了,2014年信息公開要點早也發佈了,為什麼臨了,還是上世紀那一套做派?官方不發聲,真相不發聲,是失責還是放任?二來,從第一次地方媒體的發言來看,已經被網友定義為“欲蓋彌彰”。寥寥幾百字,甚至是一則不合格的新聞:通篇只有“不明真相”、“別有用心”、“種種藉口”,只有惡徒肇事的刻畫、只有法律威嚴的重申——而缺乏肇因的起碼交代,這種技術含量不高的春秋筆法,不僅無益於事件平息,反倒讓公眾要持續反問——當地群眾“不明”的那個真相,究竟是什麼?三來,地方新聞發佈會儘管傳遞了更多有效信息,也許確屬實情,但恰恰忽略了兩個核心問題:一是沒有交代為什麼遲遲才發聲,二是壓根兒沒有反省地方部門應對之錯漏。於是,輿論再次將之定義為“擠牙膏”。
  汕頭事件中,地方部門也許有苦衷、有委屈,但從行政管理的邏輯來看,板上釘釘的是,一定是先有不妥不當,至少,用流行的話說,有“工作不到位”的可能。再聰明的詭辯,辯白不過常理常情:一波賭徒,應該最沒有人格號召力,怎麼能有如此大能量,輕易就煽動那麼多“不明真相”的群眾?如果垃圾填埋問題上沒有矛盾與民怨,賭徒的喊叫,如何點燃了相關問題的導火索?平時說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出事了群眾的眼睛又成了睜眼瞎一樣,那麼,究竟是賭徒矇蔽了群眾的雙眼、還是行政作為悖逆了群眾的情感?……罵不還口、打不還手的民警與行政人員固然令人欽佩,但仍有必要追問的是:群眾激憤背後,群眾為何在群體事件上,選擇信任賭徒而拒絕信任地方政府?這個問題儘管敏感,但若不能回應好,始終不僅是個“心結”,更是一塊危險的“短板”。
  一起群體事件,既是考驗地方善治的試紙,更是丈量地方政府與群眾關係深淺的標尺。圍觀者也許並不關心職能部門的委屈或“市情”,只想窮究真相,以人心與律法來度量是非與正義。從瓮安到石首,從隴南到汕頭……歷史一再說明,矛盾與問題並不是最可怕、公權陷入塔西佗陷阱也不是最糟糕——最可怕與最糟糕的,還是遮掩真相、消化信息的鴕鳥思維。民眾“不明”的那個真相在哪裡?這個問題,起碼在使用過“不明真相”四字之後,需要奉上一個對稱的、嚴肅而不敷衍的答案。
  文/鄧海建
  
  (辣味時評,一掃就行!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  (原標題:真相早公佈利於減少“不明真相的群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ayujv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